贺燿放下望远镜,揉了揉眼睛。
看了这么长时间,眼睛都酸了。
整体来说,这件事情干得和他预想当中的差不多。
他去惩戒胖老三,其实方法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也很难根治。
但是如果发动起老百姓的话,那胖老三就真的在这里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不管是什么时候,不管是做什么,一旦老百姓开始抵制他们,不论是谁,都活不长。
懂得越多,越会明白,太祖是有多么伟大。
称之为千百年来第一人不为过。
群众才是一切力量的根源。
一切脱离群众的人和事都是长久不了的。
张芸说:“这人也解决完了,是不是该好好复习复习了?明天就要参加测试了,好歹也得找找感觉吧?”
贺燿赶紧表明态度,说:“谨遵张老师教诲,必定不辜负张老师的期盼!”
路晓瑶和张芸同时白了贺燿一眼,说:“德行吧!”
贺燿这边好不容易坐下拿起书本正准备看,结果就听楼道里边传来了熙熙攘攘的声音。
又到了饭点。
张芸无奈地看看贺燿和路晓瑶,说:“吃饭吧。
下午别瞎捣鼓了啊!
虽然我对你俩很有信心,但是也得好好看看吧!
要不然总心里边不踏实。”
下午,贺燿到底是没有拗过张芸,被老老实实摁在酒店里边复习。
第二天,省理工大。
熙熙攘攘的人群踏着朝阳走进校门。
一名名老师如同一个个老母鸡似得,带着身后一帮小鸡仔看着宏伟大气的大学校园。
从贺燿一行人身边路过的一群人嚷嚷的声音比较大。
领头的是一位李逵式的人物,感觉没怎么用力,但是依然声如洪钟一般喊着:“同学们,你们以后要是可以上清北,那校园,可比这里庞大宏伟的多!
所以,你们不要紧张,一定要好好发挥,争取一朝金榜题名!”
看得出来,虽然他在跟学生们说不要紧张,其实他自己比学生们更加紧张。
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对清北这种高校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但是归根结底,认知有限,尤其是偏远地方的人。
或许家里边或者周围能够给他传输的只有一个概念,那里非常好,可以让你变成人上人。
但是这个概念是模糊的。
好像比之其他学校,也没有什么更突出的。
它这里能够完成的,好像别的地方也可以。
所以,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错觉,清北是对于考试成绩的一个最高肯定。
仅此而已。
更像是一个大奖状。
至于后边会有什么影响,其实都是非常模糊的。
而真正有清晰概念的,后边大概率会在某一个时间节点上拿上该拿的东西,然后出国,过上大多数人眼中艳羡的生活。
很多人说现在为什么高级学府那么多人会出国,为别国做贡献而不为自己国家做贡献。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的上一代人受到国外的月亮比国内圆的思想太过于严重了。
而真正能够决定下一代人道路的,却是上一代人。
贺燿丝毫不怀疑,在不久的将来,英语的比重会快速下降,海归也不再会被那么重视,国外留学的资历也不再会被认定为评定职称,享受待遇的硬性标准等等。
事物总是会经历从无序到有序,从不合理到合理的一个过程。
拿来主义的好处就是能够在短时间内跟上大部队的步伐。
坏处也显而易见,总会有些水土不服。
扯远了。
再往里走就到警戒线了。
马建辉望着后边十个各式各样的学生。
这十个学生都是万县本地的学生。
毕竟他们这所县中学还没有实力能够吸引到外地学生不远周折跑来就读。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万县人的骄傲。
“同学们,这是一次机会,但是并不是唯一的机会。
放轻松,正常发挥就好。
别人紧张,你们不紧张,你们就已经赢了别人一大截。
好了,废话就不多说了,进去吧!
老师在外面等着给你们庆功!”
“好!”
声音不大,也算不上整齐,但是却也透露着一股子坚定。
昂首阔步进入考场。
望着学生们的背影,马建辉老怀欣慰。
他曾经梦想过会有这么一天。
作为一所县中学,在招生放开之后,他们顶着非常巨大的压力。
之前好歹还能出几个天之骄子,能够给学校涨涨脸。
那样的学生,根本不用老师费多大的力气,就能够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但是现在,生源素质持续下降,直接让原本一年能出一两个重本的学校变成了现在本科率都堪忧的垃圾学校。
成绩上不去,获得的资源就少。
资源少,好老师就少,好的生源就更少。
这简直就是进入了恶性循环。
或许用不了多长时间,学校的名声就彻底臭了。
即便经过马建辉的努力,也并没有多少起色。
到头来,顶多能算得上是个半死不活。
贺燿的横空出世让他看到了改变的可能性。
而且好像有了这条鲶鱼的搅和,原本死气沉沉的学校,突然之间就活跃了起来。
常年成绩前几名的那些本来已经开摆的学生,就像是受了刺激的沙丁鱼一般,开始玩儿命追赶。
整个高三的学习成绩一下子有了一个大跨步的前进。
这也是马建辉能出去卖老脸抢名额的底气。
说到底,学生拼的是成绩。
打铁还需自身硬。
马建辉说:“张老师,钱老师,孩子们一定可以的,是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